丨人生是一场回归,不在于身在何处,而在于心在何处。
大自然有自然生命的和谐,如春秋交替,从花开的喜悦到花落的凋零。人生也如是,看过青山高原,经历过波澜起伏,最后归于尘土。每个个体,存有不同的生命状态,如在完成一场行走的生命美学。
墓园是逝者长眠的地方,也是在世者缅怀先人,表达思念之情的场所;既是死亡空间,也是回忆空间。这里承载着无数个生命的终结,记录着人类的过去和记忆。每一座墓碑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组成一本本浩瀚的回忆录。
一个好的墓园,就是一个城市的回忆录。如何使墓园空间成为一本“城市回忆录”,成为人们能够在此进行记忆交换、情感交换的温暖之地?这是永祥和从建园初期到现在一直思考并践行的问题。
设计是解决功能和心灵上的问题
墓园设计,以更体面的方式,走向永恒
墓园是一种文化,我们像在做一件文化作品,要想把这个作品做好,园区的规划很重要。
一直以来,永祥和希望营造一个美丽、静谧的缅怀场所,使人们远离以往祭拜场景中此起彼伏的悲泣声和焚烧的烟尘余烬,专注于感受园区里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元素。
“晴空碧草蔓,绿水劲松抱。流云紫气绕,祥龙青山卧。”站在永祥和的山顶处向南极目远眺,群山蜿蜒起伏,森林郁郁葱葱;俯瞰山下美景,如意湖水清澈见底,四周景观错落有致,山水完美融合。
这样一番“见树见景不见墓”的美景,归根于我们一直致力打造园区人文精神和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理念。
永祥和在规划之初,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以莲花山脉的地块与地形为根茎,以桃花源造园技法为花叶,以惠州本土的地域性文化为脉络,同时坚持把生态美学、艺术美学、生命美学的原则与要素贯穿其中,结合各种生态葬式功能,因地制宜布局绿化,以绿地草坪、适宜植被、人文景观消除传统墓园阴森恐怖的氛围,赋予园区别样的宁静与祥和,实现福位和环境的整体有机结合,让这里成为逝者安息的家园和亲属追思的纪念园。
数载时间,我们就景观、绿化、道路、产品全面升级,从美的环境、美的感受着手改变。
依山就势,因地制宜,让园区空间流线“自然蜿蜒”,既有视觉艺术上的韵律美感,又能展现山体地貌自然风光的特征,而“曲则顺”更符合中国传统堪舆学观念。
从园区大门行至紫荆园入口,道路规划运用“归鸿”的意象,如鸿雁张开双翼的姿态,双翼两侧恰好分流一进一出的通道,“鸿雁归巢”也象征逝者在此找到生命的回归之所。
基于文字的表达力量,各处墓区和景观在取名时,往往挑选带有美好色彩和寓意的字眼,以契合园内景观,传递其内涵和意境。
当一处简单的建筑体,逐渐变成一个承载情感温度的园林景观时,你感受到的则是对生活、
对生命的理解与思考。
每位逝去的人都是一本精彩的“回忆录”和珍贵的“收藏品”,永祥和希望为每一位逝者提供可以存放属于他们的生命回忆录之“家”,为每位逝者家属提供一个能够满足功能与心灵双重需要的安然之处。
融情于景
墓园应是有景有史更有情
墓园的建设是宗教、自然和艺术的结合,作为文化景观的墓园是人类寄托情感的场所,其情感和精神功能尤为突出,因此也是重要的精神景观。一座好的墓园往往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永祥和通过最大限度利用客观的存在,适当增加“景观节点”以进一步关联既有的景观空间要素,生成富有意味的空间环境,实现景园景象、意象与意境的和谐共生。优美的生态与浓郁的人文氛围,让墓园成为城市的浓缩回忆录。
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的意韵。永祥和造景强调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注重整体的意境之美。意境最不可言传,但感染心境。
途径流了千年之久的惠阳名景“思源泉”,看泉水不绝,听流水潺潺,叹生生不息,实乃“后人见其源而思其源”。
沿蜿蜒小道徐徐而上,登至园区观景台,这里是园区视觉的中心,风景最美的聚焦点。登高望远,极致开阔的视野,随处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画卷,颇有一番“登高方识远,天地纳于心”的心境。
园内通过搭配丰富多样的草木,穿插栈道湖水,点缀楼宇建筑,在起承转合中形成整体的景观格局,给人以视觉转换和情感过渡,展现生生不息的轮回境界。
此外,在传统文化中,万物有灵,和人一样有各自的气质品格,人们常常借物达意,表达审美、思考和追求。永祥和造景同样注重以优美意象塑造文化品格。以紫荆寓意阖家团圆,兄弟和睦,香港与祖国永远不分离;以腊梅歌咏腹有芬芳、凌寒独放;以松柏歌颂坚贞不屈、气节高尚;以菩提表智慧、静心悟道。
四季流转,是境种种,引人入胜。园区通过营造不同意境,给亲属带来“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追思体验。在风景如画中品味独特人文意蕴,生命与艺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墓园是一本城市回忆录,记录着逝者的故事。在这里,有英勇壮烈为国捐躯的烈士,有晚年安详离开人世的老者;有贫苦无依者默默长眠于此,也有富贵显赫者享受永恒安宁。他们来自不同背景、拥有不同经历,但在这片土地上却平等相待,在记忆中共存。
墓园使得我们对城市历史的认识变得生动,因为那些创造历史的社会精英就在我们身边,令人高山仰止。
回忆录里的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篇章,在时间的长河中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