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里说,死亡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注定要面对。可是,过往的教育却很少涉及这个人人都将面对的重大课题,于是,死亡便成了人的终极焦虑来源。
前段时间上映的华语电影《不虚此行》,认真地讲述了关于普通人的故事,而无关某个热点、某个群体事件、某种强烈情绪。
它从容地走向每一位观众,谈论死亡。
「普通人的生活故事」
电影讲述了胡歌扮演的闻善,是一个“失意”的普通编剧,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在殡仪馆“接单”为逝者家属撰写悼词。悼词人需要从逝者生前熟悉的人的口中去了解逝者的一生,为了写出最合适、最真实的悼词,他不停穿梭于公寓、快餐店、滑雪场等地方,与素不相识的逝者亲友对话。从男主的视觉,让我们也看到了一段段普通人的人生。
如片中终日忙于工作的王先生在父亲离去后,发现自己根本算不上了解自己的父亲,与此同时他自己也是一个父亲,父亲的离开让他看到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课题;
身患癌症的奶奶在抗癌圈是一个“网红”,也让我们看到老人们正在用一种跟上时代变化的方式消解即将面对死亡的恐惧;
IT公司的创业人死于心梗,他的朋友兼创业伙伴,唏嘘之余,依然在怀念他;
金穗为了未曾谋面的朋友,来到北京去追寻一个问题的答案。
他们都是普通的人,却又在身边人眼中是“不平凡”的人。
「被大多数人忽视的生死观」
这是一部很平淡的片子,平淡得似乎没有一点点戏剧性,但是它又是一部后劲很大的“疗愈”片,观影结束后,在人的内心泛起层层涟漪。
生死观一直是国人讳莫如深的话题,这部电影把“死亡”符号化成一段段故事,以撰写悼念词的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
电影中,男主以文字为桥,沟通亡者和生者,在这些了解中获得了对生死的新认识和启示,同时也在治愈自己,与自己和解,重新找回人生的方向。
这一演变过程看到了人们在面对生死问题会经历的思考和成长,也传递了我们每一个人要珍惜当下和积极面对人生的深刻启示。
「当我们谈论死亡」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击中了我,“殡仪馆里的人们最平静,因为那里可以容纳所有的情绪。”
影片在讨论死亡的方式,没有一幕是哭天抢地或是撕心裂肺的,死亡成了和衣食住行一样稀松平常的事,甚至有人希望能提前为自己写好悼词。
当死亡被稀释,关于“生”的思考自然地浮现出来。
真实的人生里,没有很多惊喜,也常常没有奇迹,多的是无法见到亲人最后一面的遗憾;
多的是需要独自面对死亡来临的恐惧;
多的是陡然间人去楼空,徒留身后事;
多的是那些看起来开朗却正在被抑郁症折磨的朋友……
那么,我们会如何自我书写呢?关于我们自己的故事要被怎样讲述?这是电影留下的余味。
马东曾说过:
我们不敢聊死亡,是因为都没有逃过我们文化基因里对我们的束缚。
所以尤其有必要去思考生死,而思考的结果才是不重要的,因为思考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
「人这一生,总要不虚此行」
如果有一天面对死亡,你是否会觉得不虚此行?
不要纠结于自己是否拥有完美的人生,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普通人,也可以把自己当成主角活一回。这样的人生,才算不虚此行。
就像作家王小波所说:“我们无法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们可以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园区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新九路
服务咨询:13352677552
开发运营:惠州市惠阳区永祥和墓园有限公司